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分享|国产精品岛国久久久久|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浪潮|国产人妖一区二区三区

  1. <sub id="bluyp"></sub>
    您好,歡迎訪問泰州市中西醫(yī)結(jié)合醫(yī)院(泰州市醫(yī)藥高新區(qū)人民醫(yī)院)官方網(wǎng)站!

    中醫(yī)頻道 您當(dāng)前所在位置:首頁 > 健康講堂 > 中醫(yī)頻道
    醫(yī)院概況

    小兒推拿大全

    更新時(shí)間:2019-03-28 08:36:03點(diǎn)擊次數(shù):7559次字號(hào):T|T

    寶寶家用推拿指南,包括夜啼、吐奶、退燒、增高、強(qiáng)體、腹瀉、開胃等等12個(gè)癥狀的簡(jiǎn)易解決方法。
    【迎香】
    [位置]鼻翼旁五分,鼻唇溝中。
    [操作]用食、中二指揉,稱揉迎香。
    [功用]鼻塞不聞香臭時(shí),按之可以通利鼻竅,使香臭得聞,所以命名為迎香。
    [主治]鼻塞流涕。
     

    【耳后高骨】 [別名] 【高骨】。
    [位置] 耳后入發(fā)際,乳突后緣下陷中。
    [操作]兩拇指或中指端揉,稱揉耳后高骨。
    [功用] 疏風(fēng)解表。
    [主治] 頭痛,驚風(fēng),煩躁不安
     
    【天柱骨】
    [位置] 頸后發(fā)際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線。
    [操作]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,稱推天柱;或用湯匙蘸水自上向下刮。
    [功用] 降逆止嘔,祛風(fēng)散寒。
    [主治] 嘔惡,項(xiàng)強(qiáng),發(fā)熱,驚風(fēng),咽痛等癥。
     
    【肩井】
    [位置] 在大椎與肩峰連線之中點(diǎn),肩部筋肉處,屬足少陽膽經(jīng)。
    [操作] 用拇指與示中二指對(duì)稱用力提拿肩井,稱拿肩井,一般提拿5次;用指端按肩井,稱按肩井,一般按兩分鐘。
    [功用] 發(fā)汗解表,補(bǔ)益氣血。
    [主治] 感冒,昏厥,上肢活動(dòng)不利等。 
     
    【腎頂】
    [位置] 在小指頂端。
    [操作] 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,稱揉腎頂
    [功用] 揉腎頂能收斂腎氣,固表止汗。
    [主治] 自汗或盜汗(白天或夜間汗多),解顱(指囟門應(yīng)合不合)等。 
     

     【掌小橫紋】 

     [位置]掌面小指根下,尺側(cè)掌紋頭
    [操作]用中指或食指按揉,稱揉掌小橫紋。
    [次數(shù)]100~500次。
    [功用]清熱散結(jié)、化痰止咳。
    [主治]常用于痰熱喘咳、口舌生瘡,頓咳,流涎等癥,為治療百日咳、肺炎的要穴,對(duì)嬰兒流涎劇烈者,亦有良效。 
     

    【小橫紋】
    [位置] 在掌面示、中、環(huán)、小指掌指關(guān)節(jié)橫紋處。 
    [操作] 以拇指甲掐,稱掐小橫紋;拇指?jìng)?cè)推,稱推小橫紋。
    [功用] 開胸散郁,化痰涎。
    [主治] 氣管炎,百日咳,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。
     
    【四橫紋】(四縫)
    [位置]手掌面,食、中、無名、小指第一指間關(guān)節(jié)橫紋處。
    [操作]小兒四指拼攏,從食指橫紋推向小指橫紋,為推四橫紋。用拇指甲掐,為掐四橫紋。
    [功用]退熱除煩,散結(jié)行氣,和氣血。治療腹脹,疳積,不思飲食等癥。
    [主治]腹脹、疳積、消化不良等。
     
    【五指節(jié)】
    [位置]在手背,五指第1指間關(guān)節(jié)處。
    [操作]用拇指指甲掐,稱掐五指節(jié),掐5~20次;用拇、食指揉搓稱揉五指節(jié),揉100~200次。
    [功用]掐或揉五指節(jié)能鎮(zhèn)驚安神,祛風(fēng)痰,通關(guān)竅,掐五指節(jié)主要用于煩躁不安。
    [主治]驚惕不安,驚風(fēng)抽搐,咳嗽痰多,腹痛等。
     
    【板門】
    [位置]手掌面大魚際平面。
    [操作]用拇指按揉板門稱為揉板門,順時(shí)針、逆時(shí)針都可以。從腕橫紋推向拇指根稱為橫紋推向板門,可以止吐。反之,稱為板門推向橫紋,可以止瀉。
    [功用]健脾和胃,消食導(dǎo)滯。治療乳食停滯,食欲不振。
    [主治]食積、腹脹、食欲不振、嘔吐、腹瀉、曖氣等 。
     
    【手陰陽】
    [位置]掌側(cè)腕橫紋。又稱大橫紋。橈側(cè)(拇指?jìng)?cè))為陽池,尺側(cè)(小指?jìng)?cè))為陰池。
    [操作]兩拇指自掌側(cè)腕橫紋中央(總筋穴)向兩旁分推,分推大橫紋,又稱分手陰陽、分陰陽。
    [功用]平衡陰陽,調(diào)和氣血,行滯消食。
    [主治]寒熱往來,腹脹、腹瀉、嘔吐、食積、煩躁不安。
     
    【小天心】 [別名] 魚際交。
    [位置] 在大小魚際交接處凹陷中。
    [操作] 用指端揉,稱揉小天心;拇指甲掐,稱掐小天心;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間關(guān)節(jié)搗,稱搗小天心
    [功用] 清熱鎮(zhèn)驚,利尿,明目;掐搗安神鎮(zhèn)驚。
    [主治] 驚風(fēng),抽搐,煩躁不安,夜啼,小便赤澀,目赤腫痛,痘疹欲出不透等。
     
    【老龍】
    [位置]在中指指甲根正中下一分。
    [操作]拇指甲掐,稱掐老龍。
    [功用]開竅醒神,退熱。
    [主治] 突然昏厥,虛脫氣閉,心火實(shí)熱,急驚風(fēng)。
     
    【端正】
    [位置] 在中指甲根兩側(cè)赤白肉處,橈側(cè)左端正,尺側(cè)稱右端正。
    [操作] 用拇指甲掐或拇指羅紋面揉稱掐、揉端正。
    [功用] 掐右端正治嘔吐及鼻出血;掐左端正有升提作用,主要用于水瀉,痢疾等癥。
    [主治] 鼻出血,驚風(fēng),嘔吐,泄瀉,痢疾。 
     
    【內(nèi)勞宮】
    [位置]在掌心中央,握拳屈指時(shí)中指、無名指所指處中間,即是勞宮穴。
    [操作]用中指揉,稱揉勞宮。揉100-200次。
    [功用]左揉發(fā)汗,右揉瀉心火,除煩躁。
    [主治]發(fā)熱、煩渴、目瘡、齒齦糜爛、虛煩內(nèi)熱等。
     
    【外勞宮】
    [位置] 在手背中央與內(nèi)勞宮相對(duì)。
    [操作] 用揉法,稱揉外勞;用掐法,稱掐外勞。
    [功用] 本穴性溫,為溫陽散寒,升陽舉陷佳穴,能發(fā)汗解表。掐揉外勞宮主要用于一切寒證。
    [主治] 受寒感冒,腹痛,腹脹,腸鳴,腹瀉,消化不良,痢疾,脫肛,遺尿,疝氣等。
     
    【一窩風(fēng)】 [別名] 外一窩風(fēng)。
    [位置] 在手腕背側(cè),腕橫紋中央。
    [操作] 指端揉,稱揉一窩風(fēng)。
    [功用] 揉一窩風(fēng)能溫中行氣,止痹痛,利關(guān)節(jié)。
    [主治] 一切腹痛,傷風(fēng)感冒,關(guān)節(jié)痹痛,急慢驚風(fēng)。
     
    【總筋】 [別名] 內(nèi)一窩風(fēng)。
    [位置] 在掌后腕橫紋之中點(diǎn)。
    [操作] 以指按揉稱揉總筋;用拇指甲掐稱掐總筋。
    [功用] 鎮(zhèn)驚,醒神。
    [主治] 驚風(fēng),夜啼,潮熱,嘔瀉等。
     
    【退六腑】 
    [位置] 在前臂尺側(cè),自肘關(guān)節(jié)至腕橫紋呈一條直線。
    [操作]用拇指面或示、中指面自肘推向腕,稱退六腑或推六腑。
    [功用] 清熱,涼血,解毒。
    [主治] 一切熱證。高熱,口渴,驚風(fēng),咽痛,鵝口瘡(口腔舌上滿布白色糜點(diǎn),形如鵝口),腮腺炎,大便干燥等。
     
    【膻中】
    [位置] 在胸骨上,兩乳頭連線之中央,屬任脈
    [操作] 中指端揉稱揉膻中;兩拇指自穴中向兩旁分椎至乳頭名分推膻中
    [功用] 膻中為氣之會(huì)穴,居胸中,推揉膻中能寬胸理氣,止咳化痰。
    [ 主治] 各種原因引起的胸悶,嘔吐,氣逆,咳喘,痰鳴等癥。 

     
    【腹陰陽】 [別名] 腹。
    [位置] 在中脘穴與兩脅下之軟肉處。
    [操作]沿肋弓角邊緣或自中脘至臍,向兩旁分推,稱分推腹陰陽、分腹陰陽;掌或四指摩稱摩腹。
    [功用] 健脾和胃,理氣消食。
    [主治] 腹痛,腹脹,腸鳴等消化系統(tǒng)疾患。順時(shí)針摩腹可通便,逆時(shí)針摩腹可止瀉。
     
    【肚角】
    [位置] 臍下2寸,(石門)穴旁開2寸大筋處。
    [操作] 用拇、示、中三指做拿法,稱拿肚角;或用中指端按,稱按肚角。
    [功用] 此穴為臨床止痛要穴,對(duì)寒性腹痛及傷食腹痛也相當(dāng)有效。
    [主治] 腹痛,腹瀉。
     
    【天樞】
    [位置]肚臍旁2寸(約一指)的地方,左右各一個(gè)。
    [操作]用食指和中指分別點(diǎn)按在兩側(cè)的天樞穴,輕輕的按揉,揉50~100次。
    [功用]天樞為大腸之募穴,能疏導(dǎo)大腸,理氣消滯。臨床上常用治療消化系統(tǒng)疾患。
    [主治]腹瀉、腹脹、腹痛、便秘,消化功能紊亂。
     
    【脊柱】 
    [位置] 自大椎至長(zhǎng)強(qiáng)呈一直線。
    [操作] 自上而下作直推,稱推脊;用捏法自下而上稱為捏脊。捏3~5遍,每捏3下再將背脊皮提1下,稱為捏三提一法。
    [功用] 調(diào)陰陽、理氣血、和臟腑、通經(jīng)絡(luò)、培元?dú)?,具有?qiáng)健身體的功能。
    [主治] 發(fā)熱、驚風(fēng)、夜啼、疳積、腹瀉、嘔吐、腹痛、便秘等。 
     
     【肺俞】 
    [位置] 在第3胸椎棘突下緣(第3胸椎與第4胸椎間)旁開1.5寸,屬足太陽膀胱經(jīng)。
    [操作] 用兩拇指或用示、中二指揉兩側(cè)肺俞,稱揉肺俞;用兩拇指分別自肩胛骨內(nèi)緣從上向下推動(dòng)100次,稱分推肺俞,或稱分推肩胛骨。
    [功用] 益肺理氣,止咳化痰。
    [主治] 發(fā)熱,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。
     
    【龜尾】 
    [位置] 在尾骨端。
    [操作] 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,稱揉龜尾。
    [功用] 調(diào)理大腸,消炎,止瀉通便。
    [主治] 泄瀉,便秘,脫肛,遺尿。 
     
     【涌泉】
    [位置] 在足掌心前1/3與2/3交界處
    [操作] 用拇指面向足趾推稱推涌泉;用指端揉,稱揉涌泉。推揉50次
    [功用] 推涌泉能引火歸源,退虛熱,止吐瀉,左揉止吐,右揉止瀉
    [主治]發(fā)熱,嘔吐,腹瀉,五心煩熱(即雙手心、雙足心發(fā)熱及心中煩悶)以及煩躁不安等癥。